【課堂內外】有“寫作困難癥”怎么辦?這4個方法讓孩子愛上寫作文!
寫作是培養小學生語文素養和表達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很多小學生常常感到寫作困難,缺乏靈感。一聽到寫作文就感到頭疼,每次作文只是為了完成任務,所寫作文言之無物,沒有感情,甚至不愿意動筆寫。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篇文章,幫助孩子激發寫作興趣,寫出的作文煥然一新!
關于激發寫作興趣,大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搜集,積累寫作資料庫。
為了讓自己不用在寫作時苦思冥想,不斷地有東西可以寫,為了讓文章寫的時候能夠飽滿,我們需要不斷搜集和積累寫作素材。
1、有計劃、分門別類地把好詞、佳句,加入到自己的知識庫當中去,如平時讓孩子積累描寫人物的動作、神態、心理的四字詞語或描寫春夏秋冬的詞語,句子等。
2、積累一些優秀的文章,經典的文章,一些爆文,通過研究、分析和模仿,來不斷提升自己的水平。
3、寫日記。記錄下生活中的故事,自己的故事、別人的故事都可以,這些故事都是以后寫作的很好的素材。同時也可以及時地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方便寫作時隨時截取。
二、注重觀察生活,學會積累。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
寫作與生活的關系是如此的密切,孩子只有走進生活,以生活為源泉,在生活中積累一定的材料,寫作文時才能水到渠成。而不會寫作文的孩子往往又是不會觀察生活、積累生活的。
首先,老師和家長需要引導孩子去觀察生活。生活由人、事、景、物組成,而人又是生活中的主角。那么,如何觀察呢?大家可以充分運用人的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抓住事物的特征來觀察。讓孩子學會觀察生活,在生活中發現靈感,從而激發寫作的興趣。
其次讓孩子體驗生活,獲取素材。多樣的活動,為孩子提供了豐富的寫作素材。家長們可以帶孩子多多參加各類活動,在活動中,收獲不同的知識信息,用文字及時記錄下來,這樣就把枯燥的寫作變為自己生活中的一種需要,還能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做生活的有心人,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我們就能積累很多寫作素材。
三、常寫隨筆,鞏固興趣。
隨筆是寫作練習的一種重要方式,它比日記、周記少了許多限制,更受孩子歡迎。寫隨筆,就要鼓勵孩子寫真人真事,抒真情實感,長話長寫,短話短寫,無話就干脆別寫。切忌無病呻吟,矯揉造作。一定要告訴孩子,隨筆是“我要寫”而非“要我寫”。
如果在隨筆練習中安排硬任務,要求每周必須寫多少多少字,那本來受歡迎的一種練筆方式也會令孩子產生反感,應付了事,也就無法達到在隨筆練習中提升作文興趣的目的。
同時也可以和孩子定期回顧之前的隨筆,回憶當時的情景,讓孩子體會到記錄生活和情感的樂趣,這樣也能進一步激發孩子的寫作興趣。
總之,學生寫作的過程是觀察、記憶、想象、邏輯、整合等能力的集中的表現。讓學生從社會生活這個“大課堂”入手,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來理解所學知識,將所學知識去實際應用,寫出自己的生活感受。
四、積極鼓勵法
當然,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最好的方法還是“積極鼓勵法”。
家長要想做好孩子的啟蒙老師,就應像期待寶寶喊出第一聲“媽”“爸”那樣耐心而充滿希望。對孩子的要求不能過高,“話”中出現了一個好詞,一個好句,有一點點進步就應及時鼓勵、表揚。
鼓勵的方法有多樣:或用喜悅的神情大聲朗讀孩子的“佳作”;或讓孩子邀請家里的其他成員、鄰里的叔叔、阿姨,來聽一聽,評一評“自己的佳作”;或將“佳作”直接發表在電腦網頁上、家里的墻壁專設的“美文欄”里,并在好詞好句下面劃上醒目的紅色波浪線,表示這里最精彩;或利用周末帶他去公園玩玩,去他喜歡的地方轉轉;或贈送他平日里最喜愛的一件禮物等等。
只要讓孩子在精神上能夠獲得成功的愉悅,使他對此產生濃厚興趣,由愛說、愛寫到能想著說,能認真寫,這就等于說孩子真的“入門”了。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