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膽小怎么辦?5個簡單方法養出勇敢娃
> 孩子走平衡木時腿發抖,媽媽悄悄松開了手。三分鐘后,孩子站在終點咧嘴笑——原來勇敢是從成功開始的。
前幾天在小區,看見一位媽媽推著5歲兒子上滑梯:“別人都敢玩,你怎么這么膽小!”孩子抓著媽媽衣角,眼淚直打轉。這場景,很多家長都見過。
兒童心理醫生說過一個例子:孩子怕見人,不敢嘗試新東西,連鄰居都躲著走。其實小孩子天生對什么都好奇,他們根本不懂什么是“怕”,這時正是練膽子的好時候!
一、家長先改掉這些習慣
1.別總喊“危險”:有些家長太緊張,孩子做什么都說“危險”,時間長了孩子就什么都不敢做了。
2.別拿別人家孩子比:“你看人家多會說,你像個木頭”這種話最傷孩子。
3.別保護過頭:被過分保護的孩子更容易害怕。孩子想自己喝水,就讓他拿杯子!摔一下也不用大驚小怪。
4.家長緊張孩子就害怕:有位爸爸分享,當他假裝輕松讓孩子爬攀巖墻,孩子登頂后大喊:“原來沒那么可怕!”家長放松,孩子才敢嘗試。
二、5個馬上能用的練膽方法
1. 從小任務開始
- 2歲以上:自己下樓扔垃圾、給鄰居送小餅干
- 4歲以上:去小區超市買醬油(家長遠遠看著)
- 重點:做完馬上夸:“你自己買東西的樣子真能干!”
2. 運動最能練膽子
> 走平衡木邁出第一步,比說一百遍“別怕”都管用
小寶寶走平衡木特別好:1-2歲孩子重心低不怕摔,從馬路牙子→長凳→平衡木慢慢練,既能練平衡感,又能練膽量!
打球也能變勇敢:打籃球踢足球難免磕碰,孩子摔倒了自己爬起來,那種“我能行”的感覺比得獎還寶貴。
3. 把害怕的事變成游戲
用玩游戲代替強迫:
- 怕黑?先玩手電筒找玩具
- 怕水?洗澡時讓玩具鴨子跳水
- 怕說話?全家吃飯時輪流講笑話
4. 這樣幫孩子交朋友
怕生的孩子別硬推:遇到熟人先聊天,等孩子放松了再說:“這是王阿姨,她家有可愛的小狗”。
找孩子喜歡的人接觸:帶孩子見他們最喜歡的阿姨或小朋友,這樣更容易打開話匣子。
5. 3秒平靜法
教孩子害怕時:
鼻子吸氣3秒→停住2秒→嘴巴吐氣5秒
多做幾次,就不那么緊張了。
三、這些“膽小”行為其實是好事
孩子躲在你身后時:別覺得丟臉,他是在學你怎么和人打招呼,這時蹲下來輕聲教:“我們可以說‘阿姨好’”。
孩子不敢坐過山車時:別罵他膽小,可以說:“你知道保護自己很聰明。要不要試試旁邊的小火車?”
重要發現:害怕是保護自己的本能,膽小的孩子其實更細心!
鄰居家7歲男孩以前見人就躲,媽媽沒逼他,而是每周帶他喂流浪貓。三個月后孩子主動和志愿者聊貓咪,現在成了小區“動物小專家”。
勇敢不是天生的,是每次“我做到了”積累出來的。膽小的孩子最需要家長當“安全島”——既要保護他,又要推他試一試。
那個搖搖晃晃走平衡木的孩子終會明白:害怕不是終點,是成長的開始。你今天的耐心,就是他明天面對世界的勇氣。
你家孩子有過“變勇敢”的故事嗎?歡迎在評論區聊聊你的帶娃經驗!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