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跟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呢?做到這三步和孩子做朋友!
所以,家長的當務之急是改變與孩子溝通的方法,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
那么家長怎么才能與孩子建立有效溝通呢?
第一步:叩開與孩子溝通的大門
家長要想叩開與孩子溝通的大門,就要想辦法讓孩子愿意聽你說話。如果家長整天到晚板著臉,要么不說話,要么一說話就是教訓孩子,,那么孩子只會關閉與家長溝通的大門。
要想叩開與孩子溝通的大門,家長需要遵循三個原則:
1.重情不重理,誠意十足;
溝通的秘訣是用情打動孩子,而不是用理說服孩子。
與孩子溝通時要重在情而不在理,要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愛。
2.講究溝通技巧,要三思而后說;
很多家長總是好心辦壞事,問題就出在他們急于表達自己的想法。
所以,在與孩子溝通前,家長要想好說什么、怎么說;
其次,話語簡潔、有條理,盡量把一些沒有需要的細枝末節(jié)刪去;
較后,語言要豐富,表達要清晰、動人。
3.勤用肢體語言
不要小看肢體語言,如果使用得當,其效果甚至過幾個小時的苦口婆心。
當孩子心情沮喪時,你不必和他說什么,因為語言有時是無法寬慰孩子內心的痛苦的,說多了,只會加重他的心理負擔。
這時你不妨將手放在孩子肩膀上,用力地壓一壓,讓孩子感受到你的力量和溫暖,讓孩子感到你會在他較需要的時候給予他幫助、支持、理解和鼓勵。
當語言無法傳達我們的愛意時,較好的方式就是用肢體語言去表達。
第二步:掌握攻克溝通難關的三大法寶
叩開與孩子溝通的大門只是第一步,要想攻克溝通難關,還需掌握三大法寶:
1.多拿出點時間陪孩子
對于沒有時間與孩子相處的家長來說,如果他們寄希望于用簡單的幾句話就能消除自己與孩子之間的隔閡,簡直是癡心妄想。
對于孩子來說,父母的陪伴比物質給予都重要。
陪伴孩子,是為了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拉進親子之間的距離,增進與孩子的感情。而不是將業(yè)余時間都用于督促孩子學習……
2.給予孩子足夠的耐心
孩子是上天給予家長的特殊考驗,看你是否真正承擔起了為人父母的責任。
但是所謂對孩子有耐心,并不是要家長放縱孩子,而是在管教孩子時采取溫和的態(tài)度。
心理學家認為,如果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缺乏耐心,孩子很容易養(yǎng)成急躁的性格,容易焦慮,也很難對他人有耐心。
相反,如果家長有耐心,孩子往往懂得自律,擁有自信,性格也會很平和。
#p#副標題#e#
3.給予孩子充分的理解
人們常說:“人需要被理解,不需要被教訓。”對于孩子尤其如此。
家長與孩子的溝通,是兩個獨立個體的碰撞。所以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要抱著理解、理解、再理解的態(tài)度。
家長應該不斷深入孩子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真實情感,只有這樣,家長才能不斷地增強與孩子溝通的層次與水平。
那么家長該如何做才能理解孩子?答案是:平等地對待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與做法。
第三步:家長這樣說,孩子才會聽
在與孩子溝通時,家長還要學會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做到以下六點:
1.有話直說
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不要說話繞來繞去,把本來簡單的事弄復雜了。
2.實話實說
與孩子溝通時,家長要如實表達自己的心情,要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對他的愛。
3.有話好說
家長有話好好說,孩子才會聽得進。本來你是為孩子好,但如果你疾言厲色,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就會關閉接受的大門。無論家長有多么生氣,都要先把氣消了,然后心平氣和地與孩子溝通。
4.正面話多說
很多人有話不是正面說,而是反著說。很多家長在糾正孩子的錯誤時也愛用說反話的方式。
所以家長要切記,與孩子說話時不能冷嘲熱諷、說反話,凡事要從正面說。
5.控制情緒再說
溝通有一個基本原則,就是不在情緒消極時溝通。
如果家長在不該說時開了口,孩子很有可能出言不遜,結果只會溝而不通,越搞越僵。
6.有些話盡量不說
第一,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話不能說;
第二,不信任孩子的話永遠不能說。
說了這么多,總之,家長要用自己正確的思想、言語、行為為孩子營造一個有利的成長環(huán)境。
人是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反之,環(huán)境也會塑造人,家長只要采用正確的教育方法,的孩子都可能成為好孩子。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wǎng)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lián)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