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加減法,第一步需要孩子認識數字、并理解數字的含義,這在上一篇文章(數學啟蒙第一步,怎樣教孩子學數字)已經講解過了。

這篇文章分享怎樣教孩子10以內的加減法,以及20以內的加減法。我家孩子4歲多,現在20道10以內的加減法題,5分鐘以內能做完,20以內的湊十法也熟練了。不是天才,也不是炫耀,在啟蒙的這過程沒有什么障礙,很自然,希望把經驗分享給有需要的媽媽們。

20以內加減法怎么教孩子更簡單_以內的減法算式_以內的減法怎么算

第一步,理解“+”和“-”的含義

+表示變多,表示合在一起。我們給孩子提問的時候多用“一共、總共、一起”。-表示變少,給孩子提問多用“剩,差,多多少或少多少”。這就像上一篇文章說的理解數字的含義一樣,需要就數字3的符號與3個積木對應。以給糖為例,右手拿出1顆糖,左手再拿出2顆糖,問孩子,現在一共有幾顆糖,孩子有識數基礎,就會知道有3顆。

以內的減法怎么算_20以內加減法怎么教孩子更簡單_以內的減法算式

用積木理解:2+3=5

第二步,情景教學,陪孩子玩數學

對幼兒加減法啟蒙,不能太抽象的直接從加法算式入手。以情景教學為基礎,逐漸過渡到抽象思維、直覺思維。例如可以從游戲或故事開始,從孩子的興趣點著手,陪孩子玩數學。

陪孩子玩數學,把數學生活化。去超市買水果,讓孩子往袋子里放蘋果,問孩子“你放了幾個蘋果”,如果有3個了,媽媽再放2個,現在問孩子“我們一共買了幾個蘋果”,等孩子回答完后,就把這個問題轉化為數學加法:3+2=5。

以內的減法怎么算_20以內加減法怎么教孩子更簡單_以內的減法算式

減法也一樣,陪孩子在外面撿樹葉,一起撿了5片葉子,風吹走了一片,問孩子現在我們還剩幾片樹葉?或者玩積木,孩子拿了5個積木,媽媽拿了4個積木,問孩子誰的積木多,多多少?生活中這樣例子比比皆是,用心陪孩子,把數學融入到陪孩子的過程中,增加親子關系,又體會到學數學樂趣。

對孩子來說,可能減法比加法難理解,可以用“手拉手”或“找朋友”的方法。

以內的減法算式_20以內加減法怎么教孩子更簡單_以內的減法怎么算

用找朋友的方法:5-4=1

第三步,把實際問題或文字表達轉化為數學符號

數學以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為基礎,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好的理解數學,從而把生活中的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把文字轉化為數學符號。為什么有些孩子一到三年級以后,應用題不會,就是沒有學會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公式。

我女兒喜歡吃雪糕。一天我買了10根雪糕,她知道了。后面她自己陸陸續續地吃了3根,一天她跟我說,我吃了3根,還剩7根,爸爸再吃一根、媽媽吃一根,就只剩5根了。把數學融入到生活中,很容易讓孩子理解。但這時候要學會把生活中的例子轉化為數學符號,我就乘勝追擊,引導她寫下10-3=7,再寫10-3-1-1=5.很多時候,孩子不會把題目意思轉化為數學符號,或者不理解數學符號。

20以內加減法怎么教孩子更簡單_以內的減法怎么算_以內的減法算式

把實際問題轉化問數學符號的過程,就是情景教學到抽象思維的轉變,這個過程不能著急,要把基礎打牢。孩子初學的時候,會掰手指頭,家長可能著急她快點得出答案,其實孩子是在情景模式里學習,等熟練了,就轉化抽象思維。

第四步、先加法后減法,先簡后難

1、加減法順序是先加法,后減法,很多媽媽們心急,加法減法一起教,這樣可能會讓孩子混淆加減法的概念。而且減法可能相對難理解。

2、加法的順序:先5以內的熟練,然后再10以內的加法。10以內的加法很重要,孩子一定要熟練,可以在理解的基礎上背加法口訣。

3、湊十法,在之前,把那兩數相加為10記牢。我是平時跟孩子玩時,就教她:三七等于十,二八等于十、一九等于十。

4、學完湊十法,就可以進行20以內的加法了。

歡迎寶媽們在評論區留言,領取數學啟蒙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