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懲罰孩子,比吼叫管用(歡迎轉發和收藏)
用“自然結果法”代替打罵
這是最直觀的教育方式 —— 不刻意干預,讓孩子從自己的行為結果中學習,前提是確保安全(無身體 / 心理傷害)。
以寫作業為例,這樣做他自己需要承擔第二天補作業的后果,漸漸的他會學會規劃時間。
孩子出門前磨蹭不肯穿外套,不強迫也不嘮叨,而是讓他感受出門后的寒冷,等他主動說 “冷” 時,再溫和提醒:“剛才讓你穿外套,是因為外面溫度低,下次要不要提前做好準備呀?”這種方式不帶有 “家長的懲罰感”,孩子更容易接受,也能學會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家務懲罰培養責任感
當孩子把自己的書本、鉛筆盒、筆等文具到處亂扔,你說一句他頂十句,這個時候要嚴厲地要求他:立刻把東西收拾好!如果不收拾,就用洗碗或擦地等家務進行懲罰。自我反思有時候會在勞動中萌生。
角色互換懲罰法
我們害怕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被人欺負,但有時候他也會成為欺負別人的人,當他欺負了別人被發現,可以讓他扮演老師給受欺負的同學家長打電話,模擬體驗道歉全過程,培養他換位思考的能力。
時間冷靜法代替體罰
當孩子生氣發脾氣亂扔東西時,不要吼他帶他到家庭“冷靜墻”旁,設置五分鐘時長,這期間不和他說話,等五分鐘后再討論對錯,孩子會知曉暴怒和沖動解決不了問題,明白交流溝通時情緒穩定的重要。
暫停特權比吼叫更管用
如果孩子沉溺于電子游戲無法自拔,任何管教都無效的情況下,我們可以收走電子游戲設備并告訴他完成我吩咐的任務才能將其贖回,孩子會理解事情有輕重緩急,也會明白什么對他才最重要,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事情。
閱讀懲罰一舉兩得
說臟話、或無故頂撞父母,就罰他背《弟子規》一邊背一邊理解古人智慧和傳統文化,背的多了,在文字的耳濡目染下孩子會變得更懂禮節,更有禮貌。
“選擇式懲罰”更有效
有孩子的我們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陪孩子去超市,他們看到玩具就哭鬧著要買,這時候真的很社死。這時候,我們不用硬拉著孩子離開,可以心平氣和地嘗試給出選擇一“你可以繼續撒潑和“周末去游樂場”,供孩子選擇。
契約懲罰超有效
可以和孩子制定一個《家庭守則》要違背守則中的規定,就扣零花錢,或者家庭積分。可以培養孩子的契約精神,提升孩子的責任感。
孩子看電視超時,吼他 “你怎么這么不聽話!再也不讓你看了!”(否定人格 + 極端禁止,易引發反抗)我們可以提前和孩子約定 “每天看電視 20 分鐘”,若超時,溫和但堅定地說:“今天你超過了 10 分鐘,所以明天的看電視時間要取消,我們要遵守之前的約定哦。”(針對 “超時行為”,后果明確且可接受)
用“彌補式懲罰”最治愈
家里有兩個或者三個孩子的,當弟弟或者妹妹欺負了老大,弄壞了哥哥的玩具,家長可以帶犯錯的孩子去商店用他/她自己的零花錢買新玩具,并附上親手寫的道歉信。(如果是哥哥以大欺小也是一樣的懲罰。
運動懲罰釋放天性
當孩子需要安靜下來,靜心順氣地做事情時,他反而坐立難安,總是搞破壞??梢詭鳇c運動,比如跳繩、青蛙蹲、高抬腿等。充分釋放精力后,反而能夠專注地的學習。
最后提醒:“懲罰” 的核心是 “引導”,不是 “發泄”,所有比吼叫管用的 “懲罰”,都有一個共同點:不指責孩子的人格(不說 “你真笨”“你真壞”),只針對具體行為;不發泄家長的情緒,只傳遞 “規則與責任”。當孩子犯錯時,家長先穩住自己的情緒,再用溫和且堅定的方式讓孩子體驗后果、學會反思,才能真正幫孩子建立規則意識,同時保護好親子關系。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