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不好,孩子吃什么都白搭!調理秘訣在這里……
今天杭州的最低氣溫
幾乎“破十”
不瞞大家
小編已經穿上秋衣秋褲了
俗話說“入秋三分虛”
都說秋天貼秋膘保暖
是不是咱也要整個八大碗
給家里的娃貼貼秋膘?
“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再多吃一口”,這是吃飯的時候大人們最喜歡說的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中醫科主任吳芳卻不建議家長們這么做,其中“玄機”讓我們聽她娓娓道來。
?吳芳
浙大兒院中醫科主任
專業特長:擅長兒科常見病如感冒、咳嗽、肺炎、哮喘、厭食、腹瀉、遺尿等疾病的診治,對兒科疑難病如過敏性紫癜、紫癜性腎炎、多發性抽動癥等疾病的診治亦有專攻。
門診時間:周一上午、周三下午(湖濱院區);周二上午(濱江院區)
脾胃對孩子有多重要
中醫云“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源”。我們的脾負責消化食物、吸收營養物質。胃負責承載食物,并把消化吸收的糟粕傳輸給腸道。
脾胃升降功能正常,營養才能源源不斷地被吸收,并供給人體代謝和生長發育的需要。相反,如果脾胃升降功能紊亂,再多的食物、再好的營養也只能成為脾胃的負擔,有些孩子光吃不長就是這個原因。還有很多家長只盼著孩子多吃,卻忽略了脾胃的承受能力,從而導致脾胃受傷。
小兒脾胃虛弱主要影響生長發育,若不加以重視會引起孩子消化不良,進而出現腹瀉、食欲減退等癥狀。消化不良直接表現為小兒變瘦、精神狀況不佳等,還會引起一些慢性病,例如過敏性鼻炎、哮喘等。所以,如果孩子有脾胃虛弱的表現,應盡早調理。
哪些行為會傷害脾胃
日常生活中,有兩種方式都不可取:一是給孩子吃過量的食物,超過腸胃的消化能力;二是吃多寒涼、生冷的食物,因為生冷易傷脾。
如何辨別孩子積食
乳食過量,被稱為積食。如何判斷孩子進食是否過量呢,吳芳主任提供了7種較為簡單直接的方法:
1. 聞口氣
寶寶積食,最直觀的表現就是會有口氣。
如果聞到寶寶的口腔有異味或酸臭的氣味,那么就可以表明孩子吃得過多,已經消化不良了。
除了聞口氣,家長還可以留意孩子打嗝時的味道。有的孩子雖然平時聞沒有口氣,但是打嗝出來的味道具有嘔吐酸臭味,相較于前一種,這種情況處理起來會容易一些。
2. 看舌苔
孩子積食,就會出現舌苔厚,嘴唇很紅的情況。
3. 觀察鼻翼
孩子的鼻翼兩側隱約有青痕,類似青筋。如果平時沒有卻忽然出現,則是積食的前兆。
4. 看食欲和肚子
寶寶忽然食欲不好、不吃、挑食。大人可以通過摸摸寶寶的肚子來進行判斷,如果肚子鼓鼓的、硬硬的,也是積食出現的基本表現。
5. 反復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發炎
積食的時候容易“化火”,而火的特性是向上的,所以就會上攻到扁桃體,小孩子就容易反復扁桃體發炎,呼吸道感染。
6. 睡覺不踏實
積食的孩子,晚上睡覺愛翻來滾去,子時(0點)過后滿床翻滾,從這頭翻到那頭。比較小的孩子,在睡覺的時候還哭鬧,這就是中醫所講的“胃不和則臥不安”。
7. 觀察大便
大便很臭(可能是酸臭),必定有積食。
大便不正常(不順暢或拉稀,但都偏臭);或剛開始拉稀臭,拉幾天就不臭了;或放屁特別臭;大便顏色不正常,一般偏深如黑色,以上都可判斷為積食。
出現積食有妙招
孩子一旦出現積食,不需要第一時間吃藥,一些簡單的小方子即可緩解:
如果寶寶還小,平日以吃奶為主,出現積食可以用炒麥芽的方法。取麥芽30g~60g,水200g,用水煎服,煮成100g左右,分幾次喂給孩子,可以很好化解乳奶積食;
如果孩子因吃肉過多引起積食,可以用炒山楂的方法來解決肉食積食;
如果不太分得清孩子積食是什么食物導致的,可以用炒雞內金的方法來化解。
孩子脾胃受涼了怎么辦
除了乳食過量,脾胃受寒也會傷害脾胃。主要包括兩種方式,一種屬于吃進去的寒涼,比如喝冰品、吃冷飲;令一種是穿得太單薄或者睡覺時踢被子著涼引起的。
脾胃受寒有時會表現為感冒的癥狀,流清鼻涕、拉肚子、發低燒等。
對于這種情況,可用半支藿香正氣水(大約5g )蘸濕棉球,敷在孩子的肚臍眼處,用防敏膠帶貼好,貼12-24小時,癥狀將會有所好轉。
寶寶脾胃失調重在節戒飲食
吳芳主任說:“愛護脾胃要從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做起,具體來說,需要特別注意以下3點。”
1. 定時就餐,不要強喂
養成定時就餐的好習慣,少吃喝冷飲、多喝粥,保證好的胃腸狀態。不要與別家寶寶比吃多少,填鴨式喂飯會加重寶寶胃負擔,引起厭食,適得其反。特別是生病的時候不能強喂,生病時脾胃更需要休息,不用擔心寶寶生病不吃飯會瘦了。
2. 飲食種類有講究
飲食上要避免過多的高蛋白、高脂肪食品和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加重腸胃負擔,造成消化不良。
不僅如此,很多過敏性疾病歸根結底也是因為脾胃功能失調。當我們吃下食物后,完全消化的是營養,不完全消化的就形成抗原,產生過敏性疾病。比如臨床常見1歲以內的寶寶因為第一次吃蝦仁而出現過敏性皮疹,有些嬰幼兒因為寶寶脾胃虛弱、消化功能不足產生濕疹。
對于2歲以下的嬰幼兒,所添加的食物應做到爛、細、軟,比如,可將青菜切碎做成菜泥。而對于2-3 歲的嬰幼兒,由于已經有乳牙,食品可以稍微粗一點。
總得來說,家長在喂養時應兼顧小兒年齡特點與營養平衡搭配。
3. 忌生冷、辛辣、油炸、碳酸飲料
生冷易傷脾,辛辣易助濕生內熱,油炸食品不易消化導致胃實癥狀。高糖和碳酸飲料也會影響脾胃升清降濁的功能,故都應多加避免。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