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看一遍就會養的,芍藥花種植小技巧
芍藥,多年生宿根草本,又名將離、可離、沒骨花,余容、梨食、其積、解倉、白術、婪尾春。花期四到五月,花開如牡丹,古來被稱為花相,唐羅隱詠牡丹有句“芍藥與君為近侍”。芍藥是一種十分艷麗的花與牡丹花極為相似,但是卻有著一定的區別的。近年來也是深受人們的喜愛,許多花友都會自己在家愛種植一盆芍藥,
栽種時間:裸根種苗,山東等中原地區9中旬開始栽種。按緯度,從北向南,前后推遲,裸根種苗,東北9月初栽種,南方11月栽種即可。
栽植手法:根據苗的大小挖坑,栽植深度種子低于地平面2到3厘米為好。
不要經常移栽:芍藥定植后不能經常移栽,否則會損傷根部,影響生長和開花,一般情況下2~3年換一次盆,在此期間及時送土除草就好。
施肥:適時施肥是使芍藥花大色艷的一項重要措施:追肥要控制,每年追肥三次,第一次在新梢迅速抽出。葉及花蕾正伸展時,以施速效肥為主芍藥花的種植方法及養護,稱之為促花肥:第二次在花謝后半個月之內,此次施肥對植株以后的生長和花蕾的增多有很大的影響。肥效以速效肥為主,稱之為促芽肥;第三次在秋冬,對增強植株春季的生長有重要作用,肥料以基肥為主。施肥的數量依據植株生長狀況和品種而定,一般五年生芍藥每次施粉末狀、經充分腐熟的餅肥0.5千克,或優質有機肥5千克。施肥方法以環狀或輻射狀開溝交替進行。
澆水:芍藥除自然降水外,地栽不需要經常澆水。通常只在需水量最多的開花前后并遇春旱時才適當澆幾次水芍藥花的種植方法及養護,以補充土壤水分的不足:每次澆水量不宜過多。寧干勿濕是芍藥日常管理的一條重要原則,澆水過勤反而會造成根系腐爛,引起枝葉枯萎下垂等生理現象。
修剪:芍藥的修剪也非常的重要芍藥花的種植方法及養護,在修剪的時候,把一些細弱小的枝條給修理剪掉,把長的旺盛的枝條留下來,主要修剪定干、修枝、除芽、疏蕾、剪除殘花一些,等到栽培兩三年之后,就可以定干了(盆栽芍藥,霜降后剪去枯萎枝葉,以免滋生病蟲害。冬季也不需要將芍藥移到室內,可以放在陽臺或者屋檐下陽光充足的地方,避免風雪,盆土不要過干就好)。
溫度:種植芍藥的溫度也非常重要,芍藥適合在十九度左右的環境下生長,芍藥不耐寒,在春季與秋季的時候種植非常合適,因為這種溫度對芍藥來說是非常溫暖的,所以我們需要給芍藥一個這樣的環境讓它生長的更旺盛。
花期養護:芍藥開花前,側蕾出現之后,應及時將多余的花蕾摘除,這樣可以集中養分,促使頂蕾花大花美。花謝之后,若不打算收集種子,直接將花梗剪掉,以免結籽消耗養分。
土壤要求:芍藥為肉質根,家庭中盆栽芍藥一定要選擇疏松、肥沃略帶酸性的砂質土。盡量不要種在進行土壤中,如果土壤的堿性過大,很容易引起黃葉,甚至枯萎死亡。
上面就是芍藥花的種植技巧,希望看了對大家有幫助。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