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身上長白色絮狀物怎么治
養殖的人員有時會發現魚身上長了白色的絮狀物質,過不了多久魚就會出現死亡,那為了防止其死亡,養殖人員應該怎么給魚進行治療呢?1 、全缸緩慢升溫至 30 ℃,加強過濾,爆氧,下大鹽,適當換水三分之一(新水要晾曬過,注意要和魚缸水等溫),下黃粉。情況不嚴重的盡快別亂用外寄藥等等,以防病情惡化。2 、升溫爆氧,用殺滅水霉菌、霉菌等的特效藥物——次甲基藍,與鹽、小蘇打配成混合液,關于病魚進行藥浴,或清洗魚缸魚池,藥物有效時間較長。3 、病魚停食隔離靜養幾天,用粗鹽溫水洗凈傷口,除去毛狀物,涂上紅藥水,再用土霉素藥浴。再將土霉素粉下缸,3 天后換水補藥,一般一周左右下兩次藥就有效果,病愈后進入正常管理。4 、隔離病魚,用棉簽把白毛擦拭掉,然后用小蘇打和鹽水混合液藥浴,或用高錳酸鉀和鹽水混合后浸泡病魚 20-30 分鐘殺菌。5 、保持水溫恒定且適宜,避免長期低溫;適當增加光照,例如用一盞 15瓦的紫外線殺菌燈逐日映照數小時,可有用的抑止和消滅水霉菌。6、養魚先養水,養魚要細心。即時清除缸中殘留的餌料,加強過濾,保持水質良好。平時多觀察觀賞魚的健康情況,出現問題即時處理。7、規矩換水。換水時避免大幅度換水、水流速渡過大和水溫的突然降低等等。最好用細管子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